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主頁(欢迎您)

法学学科建设巡礼

跨时空建立体课堂 新课改助人才培养

  “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唤起社会各界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强烈共鸣。近年来,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我校大力推进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一批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投身本科教学改革,让课堂从老师“一枝独秀”到成为同学们的舞台;让学习从学校走入社区、法庭,走向祖国的各个角落;让互联网飞跃千山万水,辐射社会教育。

  双师同堂:三方互动融会法学义理

  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副校长唐力教授在谈及“双师同堂”课程的设立时说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老师的研究领域较为单一,常常会将实体法与程序法分离开来,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这两者是分不开的。传统的法学课堂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与民商法的刘有东老师一拍即合,决定结合我们各自的特长,在学校开展‘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

  “双师同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运行模式。此类课程分为课前准备、引导授课、师生论辩、总结深化四个环节。这样,就形成了“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双师互动”的三方互动。

  “未来我们还要扩大教学团队,由目前的5对‘双师’扩展到更多的教师团队。而且要做到‘小班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我还希望将这种授课模式在校内甚至是校外推广,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唐力说道。

  “靶向”教学:培养“三会”人才

  为探索新时期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紧密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新要求,自2013年起,以经济法学院张志辽教授为责任人的环境资源法教学团队开启了互联网时代法学课程“靶向”教学的探索。

  “靶向”教学主要是针对法学专业大三学生的能力储备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块和实操项目,以此激活课堂、做实课程,实现修德与储能并举。在“写”方面,通过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项目,扎实训练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说”方面,任课老师会提前两周布置课堂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撰写高质量演讲稿,并在课堂分享交流;在“沟通”方面,老师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照给定的任务完成团队报告。所有这些训练项目和模块,任课老师都要开展指导、讲解和点评,力求教学相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张志辽说道:“‘靶向’教学,主要缘起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达成‘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说,出门会协调’这一朴素的人才观,旨在为系统构建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等提供助益。”

  思政课程:为传统文化提供“栖息地”

  9月26日上午,行政法学院龙大轩教授主讲的《中国法制史》之孝道与法律——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孝老爱亲”思想的示范公开课在毓才楼3326教室开讲。作为学校推出的31门“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之一,《中国法制史》是在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背景下,将法学专业基础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助推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教学教育改革的特色课程。

  据龙教授介绍,《中国法制史》这门课是将传统法制史的内容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孝道与法律结合,在学习法制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孝顺父母的意识,继承优秀的传统孝文化。“学生们要先成为合格的,符合社会思想道德标准意义上的‘人’,才能成为‘人才’。”龙教授谈到。

  大学生讲习所:立足课堂 向社会发出青年人的声音

  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讲习所成立于2017年10月25日,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宣讲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社团组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成立之初吸引了民商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等同学的热情参与。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网、光明网、搜狐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转载报道。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讲习所的宣讲成效显著——成员们通过上台宣讲得到了锻炼,党的政策思想也得到了宣讲。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讲习所写入了本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分考核。这就意味着每位学生都要进入讲习所写稿、宣讲,进行专业的宣讲训练。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委员、督导员王勤文老师说到:“把讲习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自己写稿改稿、反复上台宣讲,老师传授宣讲技巧等方式,有利于让每个同学在宣讲中获得提升,对同学们就业面试时的帮助很大。讲习所第一次进入课堂,管理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但我对讲习所有信心、对同学们有信心。

  西北采风行:走进实战课堂 做新时代的守望者

  2015年,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新闻传播学院与《重庆商报》达成合作,共同开展“蓝鲸计划”,共建媒介融合研究与实践平台,旨在培养立场坚定、素质过硬、适应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传媒人才。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献礼祖国华诞、践行“走在路上的新闻”的新闻人才培养理念。今年五月,新闻传播学院联合重庆都市报集团开展新一期“蓝鲸计划“。该院公开选拔的10名本科生、研究生与都市报集团记者夏祥洲、学院老师黎薇组成“家国情·奋斗者”蓝鲸新闻采风行暨三下乡团队。于今年七月远赴祖国西北,深入基层实地采访,发掘个体同祖国共成长、同奋斗的故事。北靠祁连山脉,南倚昆仑山脉,采风团队跨越一二级阶梯,横穿柴达木盆地,途径西宁、德令哈、阿克塞、敦煌等地,全程逾5000公里。

  经统计,小分队完成作品采写共30篇,运用了消息、综述、专访、记者手记、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新闻体裁,制作推送五期、vlog三条、简报四期、人均拍摄图片五百张、纪录片素材拍摄共计一千余条。团队作品分别被校内外媒体报道十余次。其中,《下乡采风活动纪实: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的留学生在大西北这几天都干了啥?》刊登在上游新闻平台上,一天时间突破阅读量50万。

  “本次采风活动是坚持三全育人,在四全媒体新时代培养四力新人的有益尝试。‘蓝鲸计划’已经成为我院一个很响亮的品牌,它强调学院与媒体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搭建除课堂外更多更高的实践平台,我希望随着‘蓝鲸计划’的深入推广,有更多的学生受益,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新闻人’。”带队老师黎薇说道。

  线上课程:打破时空界限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自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9年9月12日,我校已经上线了13门法学类专业课程,1门《经济学原理》,其中《法理学》《法律基础》《民事诉讼法》等我校传统优势课程在线上平台也大受欢迎,选课人数均超万人。继《法律基础》课程获重庆市高校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后,《经济法学》《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民事诉讼法学》《经济学原理》课程获批重庆市高校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爱课程网推出的“一流大学系列课程”中,我校法学系列课程入选“行业特色院校系列”,是目前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课程尤其法学类课程最多的高校。

  MOOC的主要受众是社会学习者。我校课程上线的平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打造的公益性课程平台,自我校课程上线以来,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平均达到万人左右。从课程评价来看,对我校课程满意度较高。可以说,这些课程的上线运行让我们的精品优质课程走出了校园,面向社会,而这些优质课程极大地增加了我校的社会美誉度。

  我校通过本科课程改革,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多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定能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