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主頁(欢迎您)

西政工作动态

抗击疫情与学院发展并举 国际法学院“五大抓手”齐发力

  2020年“双一流”建设迎来关键之年,国际法学院将抗击疫情凝聚的强大合力转换为学科发展的强劲动力,以“五大抓手”推进抗击疫情和双一流建设相关工作。

  一、立德树人,做好人才培养

  学院深入落实在线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同时关心因受疫情影响的2017级一带一路实验班在越南留学的学生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凯斯西储班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学院就教学安排、学生安全等问题及时与外方进行沟通,主动联系越南当地领事馆,向目前在越学生提供口罩等物资。下一步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方式,将线上、线下、虚拟、实践充分融合。推广“未来学习理念”,组建和完成8门全英文国际法课程团队和教材写作。建设一批与国内外一流涉外律师事务所和国际企业共建的课程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方案。扎实推进涉外实验班、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事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建言献策,贡献智库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际法学院立刻响应咨政建言、服务决策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中国法学会、统战部、人民日报内参等建言献策29篇。其中,“尽快完善政府疫情信息公开相关法律规范”等建议获得采纳。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外疫情不断扩散,学院正积极发挥优势,就“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境外我国公民疫情防控指导和支持”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坚。

  三、发挥优势,聚焦科研产出

  在服务疫情防控的同时,学科团队持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庆地方发展的重点问题,如国际公共卫生法律合作、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等。2020年以来,外文专著、 SSCI论文、俄文期刊等均取得突破,发挥了国际法优势。下一步将推出有特色和影响的成果,计划出版四大系列30余本专(编)著成果。围绕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组织教师选题写作,努力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培育重大课题。

  四、打造团队,开拓创新领域

  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定位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生、海归教师四类教学科研骨干力量,组建14个学术创新团队,强化和发挥团队的集聚功能。2020年以来,各团队已陆续接受外交部欧洲司等单位的课题研究委托。下一步,将聚焦中国法域外适用研究、极地与海底资源研究、陆海新通道建设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一站式”国际争端解决研究、奥林匹克赛事法律问题研究等新领域,并计划在“一带一路”法治创新、比较与国际体育法、海底与极地等领域打造新的研究平台。

  五、积极作为,突显平台特色

  近期,中国法学会发文专门提到包括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在内的下属三个基地和部分研究会发挥法学研究“国家队”优势,提出的一大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杨临萍院长、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法规处就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尤其是东盟国家法律研究与实践、有关陆海新通道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法律问题分别到中心实地调研。下一步建成"一带一路”(东盟国家)法律数据库与查明法律服务中心,以及中国法域外适用的咨询服务中心,形成服务"一带一路"的法律品牌,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治建设项目中去。新增2-4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际合作交流协议的签署,共建2-4个中外法律研究中心,推出国际合作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