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主頁(欢迎您)

西政工作动态

突出政法办学优势 打好教育对外开放组合拳

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主动积极作为,凝练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办学等方面着力打好“组合拳”,增进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推动后疫情时代教育外事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库”

一是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紧扣国家“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一重大需求,努力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类型和多层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先后开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别区域‘双语双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服务涉外法律事务处理的“涉外律师创新实务人才”培养项目,服务海外利益保护的“国际法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服务国际人权斗争的“法学+英语”人权法实验班,以及专注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法学+N(金融、工商管理、外语等)”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等。二是凝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特色。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治理体系建设和法治建设的人才,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软联通”,开设缅甸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等5个“双语双法”实验班,招收培养近100名学生;与柬埔寨皇家法律经济大学联合举办“2+2”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招收培养三届70名柬埔寨学生;开设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培养项目,共招收五届东盟高级官员博士学位班。三是开拓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实践。充分发挥学校校际合作交流平台基础作用,与境外高校、机构、国际组织等共同打造联合培养项目、交流研修项目、实习实训基地等,推进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多管齐下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治理能力。近年来,学校已与境外高校、机构合作打造120余个留学项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1个,共选派2000余名学生赴境外攻读学位、短期交流、实习实训等。

二、深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拓宽咨政建言“交流面”

一是着力开展新型智库建设。坚定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紧扣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法科特长,持续深化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增强智库的战略支撑和协同创新能力,建成“中国特色人权话语权国际传播智库”“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中心”“澜湄国家法律合作研究中心”“国际陆海新通道金融研究中心(院)”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法律查明服务中心”5大新型智库。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涉恐涉暴信息平台、《人权法学》《Cross-culture Human Rights Review》等多个学术研究阵地。二是大力发挥资政建言作用。持续巩固和拓展特色新型智库品牌,聚焦法学领域问题,集智聚力,及时高效地进行针对性研究,产出丰硕智库研究成果,凸显建言献策效能。学校与海内外学者开展联合研究课题20余项,向上级部门报送智库成果多篇。三是聚力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探索完善涉外法律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法学研究服务于法律实践,为不同法域体系、多种文化背景的各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查明服务。建成首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法律查明服务平台”,集合东盟十国的法律法规、司法判例、国际条约等60余万条信息,系全球首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专业、便捷、快速的涉外法律服务。该平台的第二期“南亚十国法律数据库”正处于建设中,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涉外法治的服务能力。

三、开展法学教育对外交往,扩大合作办学“朋友圈”

一是维护好全球伙伴关系网。统筹整合全校对外开放渠道和资源,精心维护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战略伙伴,聚力拓展与重点目标国家地区及区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学校已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近2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其中QS综合排名和法学学科排名前100位的高校有19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达44所。二是搭建好法律民间外交平台。开拓工作领域、深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在推动民间外交上提升法学院校的贡献度。利用好“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项目的支持,建设“中国—中东欧法律民间外交平台”和“‘一带一路’南亚沿线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合作平台”2个法律民间外交平台,与中东欧地区国家和南亚沿线国家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对话,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已与罗马尼亚加拉茨大学等3所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发布关于中东欧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专项研究课题7项,筹办国际会议3场。三是推动好中外专家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引进海外专家到校访问、授课、科研,同时支持我校教师赴境外访学、交流、攻读学位,促进我校与海外高校的人员流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将“巴渝故事”“西政故事”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派出近800名教师赴境外访学、交流、参加国际会议;聘请300余名外籍教师到校授课、访问、学术交流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